亚洲中文字幕页面|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沙发|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拍摄|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delect id="cctnl"></delect>
        <strike id="cctnl"></strike>
      1.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shù) » 實驗室管理 » 正文

        實驗室生物安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6-21  來源:生物無憂
        核心提示:一、危險生物材料: 存在、或產(chǎn)生于工作環(huán)境,可能導致群體或個人的健康危害的生物介質(zhì)或物質(zhì).二、危險生物介質(zhì): 分為8組:(1)培養(yǎng)
         一、危險生物材料:
            存在、或產(chǎn)生于工作環(huán)境,可能導致群體或個人的健康危害的生物介質(zhì)或物質(zhì).
         
        二、危險生物介質(zhì):
            分為8組:
        (1)培養(yǎng)的動物細胞,并可能發(fā)生感染
        (2)靈長類動物體液和可能傳染的醫(yī)用樣品
        (3)微生物類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體和Chlamydiae 等
        (4)寄生蟲
        (5)過敏原
        (6)實驗動物組織包括動物頭屑
        (7)植物病毒、細菌和真菌
        (8)生物毒素(細菌、動物或植物)
         
        三、實驗室生物安全:
        1、實驗室常用危險生物材料的兩個主要來源:
        (1)微生物實驗室試驗用病原體
        (2)用于化學分析的生物液體樣品(如血漿、尿)
        2、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病原體危險性分組:
            第一組介質(zhì):低個體和群落風險
            第二組介質(zhì):中度個體風險,有限群落風險
            第三組介質(zhì):k高個體風險,低群落風險
            第四組介質(zhì):高個體風險,高群落風險
        3、第一組介質(zhì):
            非病原體細菌、真菌
            無需特殊設(shè)備或操作
            標準的設(shè)計合理的實驗動物、實驗設(shè)備及滿足基本安全試驗操作
            必須提供洗手池
            必須合理使用消毒劑
        4、第二組介質(zhì):
            大腸桿菌、沙門氏菌、 ringworm真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
            實驗室與其它活動分開,貼有危險生物標志,室內(nèi)臺面防滲,隨時可清潔
            實驗設(shè)施包括高壓滅菌鍋、高效空氣過濾器、一級或二級生物安全柜
            所有污染材料須經(jīng)凈化
        5、第三組介質(zhì):
            炭疽、結(jié)核、愛滋和hanta病毒
            實驗室須專門設(shè)計,雙道門和淋浴
            所有墻體滲漏必須進行密封
            通風系統(tǒng)必須保證與周圍區(qū)域一直呈負壓,不可使空氣再流通
            空氣排放須經(jīng)過專用排氣系統(tǒng)或高效空氣過濾器系統(tǒng)
            實驗室窗戶須密閉并不可擊碎
            應有備用發(fā)電機
            經(jīng)鑒定的高效空氣過濾器二級生物安全柜
            在出口處設(shè)有專門的可用腳、膝蓋或自動控制的洗手池
        6、第四組介質(zhì):
            具有傳染性的介質(zhì)全部為病毒:
        (1)Ebola viruses埃博拉病毒
        (2)Herpes B virus (Monkey virus) B 皰疹病毒
        (3)Foot and Mouth Virus腳和口病毒
        最高級別屏蔽:
            設(shè)立一個設(shè)備齊全的隔離單元,完全能夠獨立操作
            設(shè)備專門設(shè)計,由空氣鎖控制出入
            三級生物安全柜,正壓通風
            為全面控制污染物,采用單獨的通風系統(tǒng)
         
        四、接觸途徑:
            主要為:口、呼吸 、皮膚劃傷、皮膚滲透、結(jié)膜、帶菌者(蚊子、跳蚤、虱子).傳染途徑中有65-75%是呼吸造成的
            因此實驗操作中接觸危險生物材料或潛在傳染性材料時,了解其危害,采用適當技術(shù)防止不必要的接觸十分關(guān)鍵
         
        五、第一道隔離:
        1、當工作中與傳染性生物體接觸時,第一道隔離是第一道防衛(wèi)
        (1)手套箱
        (2)生物安全柜
        (3)動物籠養(yǎng)
        2、第一道隔離一般原則:
        (1)隔離體積最小化
        (2)采用安全的從容器中取放材料的方法,勿毀壞隔離
        (3)采用凈化隔離欄和污物的方法
        3、生物安全柜分為3種:
        (1)一級–保護操作者和環(huán)境
           二級–保護操作者、環(huán)境和產(chǎn)品
           三級– 用于第4類危險品的操作,最大限度保護操作者、環(huán)境和產(chǎn)品
        (2)一級生物安全柜
            類似化學實驗室的通風櫥,排出的氣體要通過高效空氣過濾器,常常用于放置離心機和天平
            二級生物安全柜:
            提供氣流向下的經(jīng)高效空氣過濾器凈化的空氣,保護產(chǎn)品
            進一步基于排氣/再循環(huán)空氣比值進行細化為A、B1、B2和B3型 
            Type A – 75 fpm face velocity, 30% internal exhaust 
            Type B1 – 100 fpm, >50% external exhaust
            Type B2 – 100 fpm, 100% external exhaust
            Type B3 – 100 fpm, 30% external exhaust
            第四組介質(zhì):
            密閉單元– “ 手套箱” 
            排氣須經(jīng)過雙層的高效空氣過濾器或其它處理方法(如空氣焚燒),阻止第四組介質(zhì)進入環(huán)境 
         
        六、第二道隔離:
            第一道隔離失敗
            工作服及其它個人防護用品成為重要的防線
         
        七、凈化:
        1、Sterilization 殺菌:
        (1)完全阻止生物介質(zhì)的可能傳染
        (2)常用高壓滅菌鍋
        2、消毒:
        (1)減少微生物病原體的數(shù)量和繁殖,使其無法傳播疾病
        (2)121˚C 蒸15 分鐘
        (3)干燥加熱需160-170˚ 2-4  小時
        3、Mode of action:
        (1)細胞溶解
        (2)蛋白凝固或變性
        (3)酶變性或失活
        (4)酶作用物破壞
         
        八、主要化學消毒劑:
        (1) 醇類乙醇或丙醇 
        (2) 甲醛
        (3) 酚化合物
        (4) 季銨鹽
        (5) 氯化物
        (6) 碘化物
        (7) 戊二醛
        (8) 過氧化氫
        (9) 六氯化合物
        1、醇類:
            蛋白質(zhì)變性 
            對含油脂病毒、膜包被病毒和植物細菌有效
            對分支桿菌和真菌作用小
            可燃、遇有機物活性差、揮發(fā)
        2、醛類:
            蟻醛和戊二醛
            對廣譜微生物有效
            作用時間長(20-30分鐘)
            對有機體的去活作用小
            使用有效期短
            對人體健康有害-呼吸刺激、接觸性皮炎
        3、酚類:常為分化合物清潔劑 
        (1)對植物細菌、真菌和含脂病毒有效
        (2)pH范圍寬
        (3)皮膚和眼的刺激
        (4)對孢子無效
        4、季銨鹽化合物:陽離子清潔劑 /強表面活性劑
        (1)對植物細菌(部分)和不含脂病毒有效
        (2)穩(wěn)定、無刺激
        (3)對分支桿菌、含脂病毒和孢子無效
        (4)Neutralized by organic material (esp. proteins)與有機物(特別是蛋白)中和
        5、氯化物:強氧化劑
        (1)普遍采用的純化劑
        (2)用家用漂白劑或自來水稀釋制備成1/100  或 1/50  (對孢子和分枝桿菌)溶液
        (3)稀釋溶液不穩(wěn)定,常配
        (4)用有機物質(zhì)中和
        (5)具腐蝕性
        6、碘化物:與氯相似 
        (1)Effective against vegetative bacteria and viruses對植物細菌和病毒有效
        (2)Less corrosive and toxic than chlorine 比氯的腐蝕性和毒性低 
        (3)Self-indicating 自顯示: brown 棕->yellow 黃->clear 無色 
        (4)May stain surfaces使表面染色
        (5)用有機物中和
        7、過氧化氫:強氧化劑
        (1)濃度6%  的溶液即對植物細菌、分支桿菌、真菌和病毒有效 
        (2)殺孢子能力有限 
        (3)不穩(wěn)定
        (4)對某些金屬具有腐蝕作用
        8、消毒:
        (1)消毒效果取決以下因素 
        (2)化學試劑濃度 
        (3)有機體的存在 
        (4)化學試劑的作用時間 
        (5)化學試劑的溫度和pH 值 
        (6)污染程度 
        (7)污染類型 
        (8)污染物/ 表面的物理性質(zhì)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shù)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shù)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