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页面|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沙发|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拍摄|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delect id="cctnl"></delect>
        <strike id="cctnl"></strike>
      1.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新母雞病的診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11-14  來源:山東農業(yè)信息網
        核心提示:新母雞病是我地區(qū)蛋雞生產中常見的一種條件病,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多發(fā)生于剛開產的雞群。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fā)生,籠養(yǎng)與平養(yǎng)雞群均有發(fā)生,給養(yǎng)雞業(yè)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新母雞病是我地區(qū)蛋雞生產中常見的一種條件病,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多發(fā)生于剛開產的雞群。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fā)生,籠養(yǎng)與平養(yǎng)雞群均有發(fā)生,給養(yǎng)雞業(yè)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臨床癥狀

          該病癥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癥狀  病雞往往突然死亡,死亡多發(fā)生在下半夜3~4點。在表面健康、產蛋較好的雞群內白天檢查不出病雞,但在第2天早晨可見雞死在籠中或柵欄內。死雞冠髯呈紫色,泄殖腔外翻,體況良好。

          2.慢性癥狀  病雞肌肉神經麻痹癱瘓。將病雞拿出籠外,排出較多黃綠色稀糞,產出軟殼蛋或沙殼蛋,病雞有皮膚干燥,眼晴下陷等脫水表現,飼養(yǎng)1~3天投服抗生素、維生素等藥物后有80%的病雞能夠康復,但也有部分雞死亡。雞群發(fā)病嚴重時全群產蛋率下降10%以上,如與其他病混合感染則產蛋下降幅度更大。

          二、發(fā)病原因

          1.肉毒梭菌毒素的影響 肉毒梭菌廣泛存在于水、土壤、霉變飼料、畜禽糞便等自然界中。肉毒梭菌毒素在堿性環(huán)境中毒性可能被胰蛋白酶激活和增強,被胃腸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神經肌接頭、植物神經末梢以及顱腦神經核,阻止乙酰膽堿釋放,導致肌肉麻痹。

          2.營養(yǎng)不足 母雞開產后由于生理生殖性能的改變,內分泌機能發(fā)生變化,特別是鈣磷、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消耗較多,體質相對比較脆弱。

          3.呼吸性堿中毒 雞群靠呼吸排熱的同時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流失,導致體內pH值上升,引起堿中毒。

          4.血液粘稠度增高 雞舍夜間熄燈后雞群仍繼續(xù)排尿散熱,血液中水分減少而粘稠,血容量減少,血液攜氧能力降低。

          三、防治措施

          1.由于該病是一種條件病,因此夏秋季節(jié)在飲水中加入抗熱應激的藥物,維生素類藥物,加強通風,午夜開燈1小時左右,增加雞群的采食飲水量,及時挑出病雞,可減少雞群的發(fā)病死亡率。

          2.凈化雞場環(huán)境,減少環(huán)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污染。嚴禁使用腐敗變質的飼料,防止肉毒梭菌毒素給雞群造成危害。

          3.針對新母雞生理生殖機能的特點,雞群開產后至產蛋高峰這一階段進行調整飼養(yǎng),保證飼料中的能量、蛋白、鈣磷、維生素等能滿足雞群生產的需要。

          4.雞群一旦發(fā)病,為排除肉毒梭菌毒素可內服5%葡萄糖水、氨基維他等促進毒素排出體外。同時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生素控制肉毒梭菌的繁殖。使用胃腸粘膜修復劑,修復損傷的胃腸粘膜。

          5.控制飼料中碳酸氫鈉的使用量,不得超過千分之一,以防誘發(fā)本病。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母雞 診治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299 second(s), 363 queries, Memory 1.8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