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页面|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沙发|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拍摄|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delect id="cctnl"></delect>
        <strike id="cctnl"></strike>
      1.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鱉紅脖子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9-03
        核心提示:鱉紅脖子病,俗稱頸腫病,又稱俄克托病和阿多福病。下面主要介紹此病的防治方法,以供養(yǎng)殖戶參考。
               鱉紅脖子病,俗稱頸腫病,又稱俄克托病和阿多福病。下面主要介紹此病的防治方法,以供養(yǎng)殖戶參考:

        癥狀:咽喉部及頸腫脹,紅腫,脖子伸長而不能縮入殼內,腹部出現紅色斑點,肌肉水腫,行動遲緩,時而浮于水面,時而匍匐于陸地,人走近也不逃避。病情嚴重時,口、鼻出血,腸道發(fā)炎糜爛,全身紅腫,眼睛渾濁,發(fā)白而失明,不久即死亡。

        防治:時常注意保持水質清新,勿使病鱉混入,及時清除殘餌,能減少該病的暴發(fā)流行;如發(fā)現病鱉,應立即撈出,進行隔離治療,病死的鱉應埋掉。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畝水面15千克~20千克);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拌入餌料中投喂,按每千克體重,第1天用藥0.2克,第2天~第6天減半計算,6天為1個療程。病情較嚴重時,可選用金霉素進行腹腔注射,每千克鱉一次注射15萬~20萬國際單位,每天1次,連續(xù)注射2天~3天。用病鱉的病變組織(肝、脾、腎)做成疫苗,混入餌料中投喂,或進行腹腔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鱉使用1毫升~2毫升,可使鱉體產生免疫因子,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紅脖子病 防治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977 second(s), 519 queries, Memory 2.2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