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页面|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沙发|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拍摄|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delect id="cctnl"></delect>
        <strike id="cctnl"></strike>
      1.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wù)號

        怎樣進行小麥氮素營養(yǎng)失調(diào)癥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6-02  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
        核心提示:小麥缺氮癥狀:植株生長緩慢,個體矮小,分蘗減少;葉色褪淡,老葉黃化,早衰枯落;莖葉常帶紅色或紫紅色;根系細長,總根量減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較小。
        小麥缺氮癥狀:植株生長緩慢,個體矮小,分蘗減少;葉色褪淡,老葉黃化,早衰枯落;莖葉常帶紅色或紫紅色;根系細長,總根量減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較小。

            小麥氮過剩癥狀:長勢過旺,引起徒長;葉面積增大,葉色加深,造成郁蔽;機械組織不發(fā)達,易倒伏,易感病蟲害,減產(chǎn)尤為嚴重,品質(zhì)變劣。

            沙質(zhì)、有機質(zhì)貧乏的土壤,不施基肥或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機肥料,易發(fā)生缺氮癥狀。前茬作物施氮過多,追肥施氮過多、過晚,偏施氮肥,容易發(fā)生氮過剩癥。

            分蘗期至拔節(jié)期土壤速效氮(以N計)的診斷指標為:低于20毫克/千克,為缺乏;20~30毫克/千克,為潛在性缺乏;30~40毫克/千克,為正常;高于40毫克/千克,為偏高或過量。當小麥拔節(jié)期功能葉全氮量(N)低于35毫克/千克(干重),為缺乏;35~45毫克/千克,為正常;高于45毫克/千克,為過量。

            小麥缺氮癥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秸稈時,應注意配施速效氮肥;在翻耕整地時,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對于地力不勻引起的缺氮癥,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

            小麥氮過剩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據(jù)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點,適時、適量地追施氮肥,嚴格控制用量,避免追施氮肥過晚;在合理輪作的前提下,以輪作制為基礎(chǔ),確定適宜的施氮量;合理配施磷鉀肥,以保持植株體內(nèi)氮、磷、鉀的平衡。

        編輯:foodqa

         
        分享: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170 second(s), 195 queries, Memory 1.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