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页面|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沙发|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拍摄|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delect id="cctnl"></delect>
        <strike id="cctnl"></strike>
      1. VIP標識 | | WAP瀏覽 | RSS訂閱
         
         
        當前位置: 首頁 » 儀器設備 » 快速檢測儀器 » 試劑盒 » 正文

        HM44 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試劑盒(HM44 HKM® E. COLI 0157)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08-04   來源:食品伙伴網整理   瀏覽次數:235
        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檢測試劑用于從糞便樣品中經選擇性平板分離的可疑菌落進行快速乳膠凝集確證鑒定。

        一、用途

        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檢測試劑用于從糞便樣品中經選擇性平板分離的可疑菌落進行快速乳膠凝集確證鑒定?蓮牟∪烁篂a樣品中分離出的菌落快速區(qū)分大腸O157與其它大腸桿菌血清型。該試劑盒僅供專業(yè)人員使用。

         

        二、原理

        乳膠顆粒表面包被與大腸桿菌O157脂多糖抗原具有特異性的抗體。當敏化的乳膠顆粒遇到含有O157抗原的菌懸液時,可發(fā)生特異性、高靈敏度的免疫化學反應,使分散的乳膠微粒迅速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

         

        三、試劑盒組成成分

        REAG TEST 測試試劑 HM44a 大腸桿菌O157乳膠測試試劑 2.5mL

        乳膠顆粒包被與大腸桿菌O157具有特異性的兔抗血清。含0.099%的疊氮化鈉防腐劑。(藍色瓶蓋)

        REAG CONTROL  對照試劑 HM44b 對照乳膠試劑  2.5mL

        乳膠顆粒包被不與大腸桿菌O157反應的兔抗體,含0.099%的疊氮化鈉防腐劑。(黑色瓶蓋)

        NaCl 0.85%  0.85%鹽水 HM40 0.85%生理鹽水 5.0mL

        0.099%的疊氮化鈉防腐劑。(白色瓶蓋)

         

        使用說明書

        檢測板

        攪拌棒

         

        需要的其它材料

        l  接種環(huán)

        l  山梨醇麥康凱瓊脂(含1%D-山梨醇不含乳糖的麥康凱瓊脂)

         

        四、警告和注意事項

        安全:

        1、試劑僅供體外診斷使用。

        2、試劑盒作防腐劑使用的疊氮化鈉可與鉛或銅制品反應形成易爆的金屬疊氮化物?捎么罅克疀_洗以避免疊氮化物的堆積。

        3、在處理或檢測可疑致病菌時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被污染的物品可用3%的次氯酸鈉消毒處理30分鐘。含酸的廢液應作中和處理。

         

        檢測過程:

        1、試劑盒應按說明書使用。

        2、所有試劑在使用前應達到室溫。

        3、不要稀釋試劑盒內的任何試劑

        4、不要混合不同批次試劑盒的試劑。

        5、不要冷凍試劑盒內的試劑。

        6、不要使檢測乳膠試劑的滴管接觸到陽性對照試劑或細菌樣品。

        7、使用前應確保檢測板清潔干燥。

        8、試驗時應注意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部分。

        9、注意凝集狀態(tài),呈凝乳狀或纖維狀可能為非真實凝集。

         

        五、貯存及保質期

        檢測試劑盒不使用時應貯存在28℃,并應在包裝盒標簽上的有效期內使用檢測試劑。

         

        六、樣本

        病人的樣品(血糞便樣品)應在山梨醇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分離培養(yǎng),3537℃有氧培養(yǎng)1824小時。產毒素的大腸桿菌O157H7菌落顏色為無色,菌落形態(tài)與其它的大腸桿菌相似。

         

        七、檢測過程

        質量控制:

        在每次使用檢測試劑盒前應作下列質量控制檢測以確證試劑的有效性

        1、檢測試劑的控制:分別滴1滴測試試劑(HM44a)1滴對照試劑(HM44b)于檢測板的二個反應環(huán)內。并在該兩個反應環(huán)內再分別各滴加1滴生理鹽水(HM40),各用1支攪拌棒在整個區(qū)域內混勻液體,輕搖檢測板30秒,觀察2個反應環(huán)內是否會出現凝集。如果出現凝集反應,表明測試試劑、對照試劑或生理鹽水可引起非特異性凝集,應廢棄處理。

        2、陽性對照的控制:按測試程序(如下所述),在檢測板的二個反應環(huán)內各滴1滴已知的大腸桿菌O157菌懸液,輕搖檢測板30秒,觀察2個反應環(huán)內是否會出現自動凝集。如果二個反應環(huán)內均無凝集反應,則分別滴1滴測試試劑(HM44a) 1滴對照試劑(HM44b)2個測試反應環(huán)內,然后分別混勻檢測試劑與菌懸液,輕搖檢測板,觀察2個反應環(huán)內凝集結果,測試試劑反應環(huán)內應出現明顯凝集,對照試劑反應環(huán)內應無凝集發(fā)生。如果未出現此2種現象,說明試劑失效或污染,應廢棄處理。

         

        測試程序:

        1、各滴1滴(約30μL)生理鹽水(HM40)于檢測板的2個反應環(huán)內。

        2、用接種環(huán)從山梨醇表康凱瓊脂平板上挑取無色的可疑菌落。

        3、與反應環(huán)內的生理鹽水混合,形成均勻的混濁的菌懸液,并將菌懸液均勻涂布于整個反應環(huán)內。

        4、輕搖檢測板30秒,觀察是否會出現自動凝集現象。如果菌懸液保持均勻狀態(tài),繼續(xù)第5步。如果菌懸液出現纖維狀或顆粒狀自凝現象,在加入乳膠試劑后易出現假陽性結果,因此這種樣品不適合采用乳膠試劑檢測。應選用其它方法檢測。

        5、搖勻乳膠測試試劑。

        6、將1滴乳膠測試試劑和1滴對照試劑分別滴加至2個反應環(huán)內的菌懸液。不要使試劑的滴管接觸到菌懸液。

        7、兩個反應環(huán)分別用1支干凈的攪拌棒將菌懸液和乳膠試劑混合均勻。

        8、輕輕搖動檢測板,在2分鐘內觀察結果,凝集反應會產生明顯的乳膠顆粒凝集現象。

        9、記錄結果后,將攪拌棒和檢測板進行適當的消毒處理。

         

        八、結果說明

        按下表進行判斷結果

        測試試劑

        對照試劑

        結果

        存在大腸桿菌O157

        無大腸桿菌O157

        非特異性凝集

        結果不確定

         

        九、使用的局限性

        1、結果應依據所有的臨床或實驗室信息進行判斷。

        2、只可檢測山梨醇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分離出的大腸桿菌典型菌落的純培養(yǎng)物。

        3、乳膠凝集檢測的陽性結果應采用傳統(tǒng)的大腸桿菌分型血清,即大腸桿菌O血清和H血清進行確證試驗。

        4、大部分用HKM®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試劑測試為陽性結果的在山梨醇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分離的不發(fā)酵山梨醇的菌落可初步鑒定為O157H7,但部分其它不發(fā)酵山梨醇的O157菌株(如H16)也可與乳膠試劑反應。

        5HKM®乳膠試劑經改良已特別降低了與赫氏埃希氏菌的交叉反應,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其可能引起交叉反應。赫氏埃希氏菌與大腸桿菌O157可通過下列生化實驗進行區(qū)分:纖維二糖發(fā)酵實驗、氰化鉀肉湯生長實驗和是否產生黃色色素實驗。(參考資料見附錄)

           項目

        大腸桿菌O157

        赫氏埃希氏菌

        纖維二糖發(fā)酵

        陰性

        陽性

        氰化鉀肉湯

        陰性

        陽性

        黃色色素

        陰性

        陽性

        6、自動形成凝集現象的菌懸液不可用乳膠試劑盒檢測。

         

        十、檢測效果對比

        在一家醫(yī)院的微生物實驗室內對HKM®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試劑盒檢測臨床樣品的效果進行測試,被診斷為腹瀉、出血性結腸炎和溶血性尿毒癥綜合癥的474病人的血糞便樣品,用HKM®大腸桿菌O157乳膠凝集試劑盒及另一商業(yè)化的乳膠凝集試劑對其中47株不發(fā)酵山梨醇的菌株進行測試均為陽性結果。這些菌株經傳統(tǒng)生化試驗驗證均為大腸桿菌O157菌株。

        靈敏度 47/47100%

         

        十一、重復性

        在質量控制檢測過程中,采用一組已詳細規(guī)定的樣品進行監(jiān)控批間重復性,并且批間重復性已得到確證。

         

        附錄:

        1. Borczyk A, Lior H and Cebin B. 1987 False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s. Int. J. Food. Protection. 4:347-349.

        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20-32077703
        編輯:foodnews

         
         
          
        [ 網刊訂閱 ]  [ 儀器設備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儀器設備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廣告服務 | 信息服務 | 銀行賬號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留言 | 魯ICP備10014333號
        ©2008-2010  食品伙伴網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stoon 2.5